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守護者

今晚是你陪我的最後一晚。
你帶我去兜風,一如過去八年來,許多個美好的夜晚,我們一起分享。

將近三千多個日子以來,無論晴雨晨昏,你都毫無怨言地陪在我的身邊,不只陪伴我的旅程,也守護我的安全。從夏天的金針花海,到秋天的清水斷崖,這個島上的許多角落,你都是我這些回憶背後的重要推手,即使絕大多數的時候,你從來不出一點鋒頭。

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Programmatic Advertising / Programmatic Buying 程序化廣告購買與人生指南

過去幾年在Ad Tech領域,常常接觸programmatic ad/programmatic buying相關的工作,所以有些人會來問我,什麼是程序化廣告或程序化購買,我通常會跟他們借個打火機,然後點了一根菸,用以下的一些例子娓娓道來,希望即使是我阿嬤也可以了解這些行業內自以為高尚的名詞。


男生與女生之間的關係媒合,男生主動的噓寒問暖、釋出對女生的好感,可視為一種請求request。而女生的回應respond,則有很多可能性,如果這個男生是太陽的後裔宋仲基,女生對於這樣的request,很可能就會熱烈回應,給Line加臉書,甚至第一次約會就提議到男生家下廚;但若這個男生不是太陽的後裔,只是一般中產階級的後裔,女生看在男生認真工作、努力進取的樣子,也許會給予適當的回應,但會保守一些,畢竟買賣不成情義在,給一張附有自己IG帳號的好人卡。也有可能這個請求同樣不是來自宋仲基,是來自魯國的後裔,是還沒脫魯的一個魯宅,女生很可能理都不理,拒絕回應;或者這個請求是來自於一個已婚的高富帥,雖然女生很想回應,但礙於傳統禮教與對於家庭倫理的堅持,也很可能斷然拒絕。

然而熟悉男女人肉買賣市場的人就知道,男人常常不會只對一個女生釋放好感,也就是他可能同時發出request給不同女性,等待這些女生的回應。這些女生的回應,有的熱烈、有的冷淡,有的對味、有的反胃,對於男生來說,如果可以將這些回應量化,便相當於將每個女生的回應視為一個出價bid,出價最高的就成交,這種機制在廣告上俗稱Real Time Bidding (RTB)。不要問我成交的定義是什麼,在廣告上的定義很簡單,但在人肉市場上的定義很模糊,因人而異,可能是一次成功的約會、一個親吻、一個啪啪啪(啪替啦,你想到哪去了)。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閱讀:凝視死亡


平常書看不多,所以不好意思推薦什麼書,就像你叫我推薦好吃的茄子料理,我一定會問你有事嗎。我也不是姓什麼祖柏克或蓋茲之類的名人,沒有人會對我的書單有興趣,況且如果讓人知道我這年紀還在鑽研小王子,好像會有點害羞。

不過這本我在出差的飛機上看完的書,倒是第一次讓我想要推薦給我的親友。書裡的故事淺顯易懂,唯一你需要了解的是一點加護病房、化療、老化、氣切之類的概念。不是醫學上的了解,只是可以幫助閱讀過程的臨場感。要推薦的理由很簡單,每個人都會死,大部分的人都會老,就算還沒死、還沒老,身邊也可能有人正在經歷或即將經歷老化、照護、或臨終之類的過程。

只不過這中文書名我覺得有點不那麼適切,雖然叫做「凝視死亡」,但我覺得書裡面更多的內容不是關於死亡,而是關於活著;作者不是要教我們「怎麼死」,而是值得想想「如何活」。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超級正經(政經)思考文

南韓與台灣在70、80年代的經濟奇蹟,是在缺乏天然資源與大規模市場的情況下達成的,不少研究似乎顯示,這樣的經濟發展成績,是一個特例,其他擁有更多資源的國家不但不曾達成,南韓與台灣後來也難以複製,他們靠的是該時空下的許多政府規劃,不是純粹的自由開放貿易與毫無干預的市場機制,他們也依賴高素質的勞工以及知識和生產力的成長,而這一切並非偶然,高品質的教育必然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我們現今不斷批評我們的教育,是如何浪費學生的青春(包含我自己),但是我們卻不能否定,當時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即便有太多當代人看來荒謬的歷史與政治偏誤,卻是造就了我們這一代可以立足國際的基礎。包括自己在內,我們許多人的批評,都是建立在一個教育既得利益者的角色,雖然我們的批評與教育的願景並不衝突,因為我們的出發點仍是良善,是希望精益求精,讓教育可以因應時空環境的變化。

然而,年輕一輩對於教育體制的批判、演變,到對於政治箝制的反思,對於部分人來說,看成是一種破壞秩序、傷害法治、甚至戕害經濟發展的行為(甚至潮流),如果他們潛意識裡對比的是美加、紐澳、歐洲先進國家,在這太平盛世裡的年輕一輩,那對我來說就有些蘋果比橘子的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