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陣子在與某個女性朋友聊天的時候,我們討論了目前彼此觀察到的現象。以下言論,沒有經過任何統計分析或市場調查,純屬個人臆測與假設。如有誇大不實,純屬正常。
非常男女之熟女過剩
理論上,在台灣社會,從1978年到1972年出生的男女比例不應相差太多。然而,有人跟我說這個年紀區間的女人(簡稱熟女),目前似乎有過高比例的熟女沒有合適對象[註1]。除了因為男女婚姻與愛情市場,自古以來就缺乏市場效率之外,我們還歸納出以下幾點原因。
A. 男女品質之變異性
簡單說,女生品質都差不多,但男生差很多,通常品質最好的族群集中在Gay的族群中。這裡所謂品質的定義,其實相當模糊,而且男性與女性適用不同標準。
女性的品質是對男性而言的。許多男人對於女人其實不挑,甚至有納百川的傾向。就像食物一樣,男人有時候喜歡吃麻辣火鍋、有時喜歡吃法國菜、有時喜愛清粥小菜,所以他們認為女生的條件不見得要「非怎麼樣不可」!通常,男性對女性評分的權重是:外貌80%,剩下20%包含內涵、性格等等。及格分數是60,所以只要女人在外貌這個項目獲得80分,也保證及格(80*80%=64),所以完全沒有內涵也沒關係!但由於男人對女人評分標準包容性大,妳是火辣性感可以拿到80分,妳是可愛甜心也可以拿80分,端看他這個時候心裡想吃什麼菜、覺得欠缺什麼養分。
可是男性的品質,對女性而言,可不是這麼馬馬虎虎。男人的家世、資產、收入、身高、學歷、外貌、品行、品味、朋友關係、舊情人關係、上進心、幽默、清潔習慣、甚至連國際觀都可以列入考量。不過,這些眾多不同標準之間,因為有很高的相關性(correlation),所以會造成某一項分數高的人,整體分數就會偏高,某一項低的整體分數也會偏低。例如,一個人家世背景好、通常學歷與收入都會比較高,品味也可能比較好(至少名牌多),清潔習慣也不容易太差,當然國際觀也比較容易建立。因為這樣的相關性,也使得男人品質總分無法因為有眾多評分項目而減低其總體差異。
而且女人評分不是像男人有整天換口味的傾向,所以一個評分項目內,比較不會有茹絲葵牛排和肯德基炸雞同燈同分的情況。
從我自己的現實觀察來看,似乎也有這種男女不相同的品質差異的狀況。男人有比較多的流浪漢、乞丐、與罪犯,但是也有更多的企業家、富豪、多金的運動員與專業人士。這些人的品質差異不可謂不大。而女人的「品質差距」,就像是一個大多數是中產階級的社會一樣,只有少數的人是林志玲或如花,大多數人,無論妳的家世背景或性格學歷,對男人來說,這些女人的品質差異其實不很大(所以有很多女人感嘆男人有時候怎麼這麼「不挑」!)
例如,一個「學士女」(或「月入五萬女」)與一個「碩士女」(或「月入八萬女」),在男性看來,品質分數可能完全沒差(畢竟男人只看外表),但一個學士男(月入五萬男)與碩士男(月入八萬男),對女性而言就可能產生明顯差距。
B. 男性與女性之相對及格標準不同
至於,為什麼男人對女人要求的標準只有60分,女人卻要求男人要80分?因為女人通常要求一個男人要All in One!女人希望這個伴侶,可以在客廳陪她聊天、在廚房幫她打蟑螂、在百貨公司幫她刷卡、在房間還要有本事讓她說I'm coming!就像一台可以拍照、可以講電話、可以聽MP3、可以當PDA的全功能炫麗手機(總之就是一台All-in-one的產品)!像這樣的男人,依照女人的評分標準,沒有80分可能嗎?
但是男人願意區隔各種女人的不同功能,好讓不同女人滿足不同需求。紅粉知己可以給他心靈撫慰,能幹秘書可以幫他騁馳沙場並且掩護不軌,賢慧老婆可以提供家庭溫暖,妖嬌情婦可以打情罵俏並滿足雄性激素,甚至連工讀生小妹都能幫他拾起赤子之心之後再發展一段不倫之戀。就因為不同的女人對一個男人而言,所扮演的角色是侷限的,因此男人不必要求每個女人都有八十分,只要六十分就可以,剩下不足的部分,他自然會去找「其她人」來填補。
C. 教育失調
一些台灣男性的適當社會化不足,Tony Chen就是一個明顯例子。台灣教育失調所導致的男性社會化不足更加深了男性品質的差異。
例如,以前許多學校的男女分班、分校制度,讓一些男生缺乏與異性相處的瞭解。或者如園區內的高比例單一性別的工作環境,更讓這種情況惡化。
簡單說,這是一種男性後天失調的狀況。
教育失調對女性的社會化影響較小,一方面因為品質變異性本來就比較小、另一方面被動的社會角色減低社會化的困難度。對於某些男人來說,不熟悉男人的女人,可能比非常熟悉男人的女人更有吸引力。就算妳從小只有姊姊妹妹、父親早逝,一路唸女校,畢業後又進入峨眉派拜滅絕為師,只要妳的外貌尚可,舉止端莊,一樣會有豬頭、蒼蠅、或畜生來追求妳(甚至對某些男性來說,這樣背景的女性更有吸引力)。
但是男人就不同了,你不去學會如何接近異性,除非你天生就長的像金城武,不然你就出家或到斷背山隱居吧!
D. 男性與女性擇偶條件的差異
男性擇偶膚淺、迅速。
女性擇偶多重、實際、需要時間。
男性標準單一,多數人都愛美人勝過江山,百分之八十的男性是外貌協會會員,所以男人對於美女的供給總是過剩。這些過剩的男人,最後寧可選擇越南妹,也不願選擇挑剔台北的熟女。這是因為他們根據他們的擇偶條件,其評分結果告訴他們,越南妹並沒有輸給台北熟女。而且台北熟女的交易成本以及維修費用太高,越南妹則更顯得物美價廉,符合經濟效益。
舉例說明:
假設熟男熟女總數各為100人
熟女擇偶標準:總分超過80分
熟男擇偶標準:總分超過60分
男性品質分數之分配:
>80分:15人
80-20分:55人
20分以下:30人
女性品質分數之分配:
>80分:10人
80-60分:20人
60-40分:40人
40-20分:20人
20分以下:10人
因為男女品質的不同變異(A)、男女及格相對標準不同(B),以及後天教育失調(C)的關係,符合女性標準的男性只有15位,但符合男性標準的女性有30位,「優質熟女」過剩15位。
不只優質熟女(分數高於男性內心標準60分的熟女)相對於優質熟男(分數超過女性內心標準80分)產生過剩,「中等熟女」(分數介於60-40分)即使願意降低對男性的接受門檻,依然要面對低成本的越南妹的競爭,因此又形成過剩的熟女品類(過剩之優等熟女其實也可能面臨進口越南妹的競爭,但這些優等熟女通常不承認越南妹為其競爭對象,她們的反應通常是:哼,那些會選擇越南妹的男人,我也不屑!)[註2]。
註1:在我們的討論過程中,我們所關心的「沒有合適對象的熟女」,其多數的共同特質大致如後:
1. 約1978年到1972年出生,包含謊報但看起來像這個時間出生的。
2. 沒有重大肢體缺陷
3. 沒有明顯顏面傷殘
4. 智商在平均值的正負兩個標準差之內
5. 無社會公理正義所不能接受之癖好
6. 身高在林志玲之下
7. 姿色在林志玲之下
8. 國語比許純美標準
9. 相貌比如花美麗
註2:男性與女性的行動本質差異
男性主動、女性被動(或男性被期望主動,女性被期望被動),所以美女與野獸的例子多於豬頭妹配美型男。為什麼?因為野獸可以主動,野獸不斷搜尋獵物,找到合適的就辣手催花,只要他肯付出時間,野獸的相貌與平凡的內在依然可以獲得青睞,因為女性是需要時間與耐心灌溉的動物。
美女通常是被動的,所以當同時間有多位追求者,她還可以擇良木而棲;但一般女性缺乏「尋找」的行為,多為「等待」,因此可以選擇的良木沒有那麼多,也不見得願意將就。她們也較不像男性一般,可以先閱人無數再辣手催花。至於豬頭妹,無論等待或尋找都行不通,所以豬頭妹開花結果的比野獸少很多。
如果以上的的假設成立,那麼一些本來不屬於「優質熟男」的「電車級」熟男,其實可以靠著溫情攻勢與時間的見證,來獵取熟女的芳心,熟女過剩的情況便會降低。然而,這一切因為 1) 低成本的越南妹進口與 2) 高遷徙性的熟男生活形態(許多熟男因工作因素移往香港或大陸),造成台灣熟男(無論是優值熟男或電車熟男)的選擇性大量增加,也就相對減弱了對台灣熟女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