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選擇第一份工作?」他拿出手上的清單,列出所有你聽過的大公司的名字,還有些策略諮詢公司,彷彿大學選填志願一樣,他仔細評估所有選項的優劣順序,即便他還不甚確定,究竟哪些公司會看上他,哪些公司會發他好人卡。
他與許多人一樣(包含我自己),大都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自己的熱情是什麼、不完全明白對自己生命或生活最重要的價值是哪些,否則就不用做那麼多評估分析了。
其實這些困惑很正常(假設「多數人」就代表正常的話),畢竟那些在大學剛畢業就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的人,若不是我們按讚的熱血青年,就是在我們自以為正常的人的眼裡,活在自己世界裡的怪咖。
我不是職場裡的MVP或職場達人,沒什麼條列清單讓他作為選擇依據,我只好這樣回答他的問題:「我覺得進職場工作就像爬山,如果有選擇的話,第一份工作盡量選擇難爬一點的山,險峻一點的高山。坡度有時候比高度更重要,因為年輕的時候,體力好、鬥志強,坡度再陡都hold的住,同時也可以快速訓練自己爬山的本事。」
通常在職場過一段時間之後,鬥志被磨掉的人所在多有,有些人因為結婚生小孩了,生活的重心開始改變,不能整天在辦公室裡爬高山了,因為家裡還有小孩尿布這座更高的山得慢慢爬;有些人或因為家裡父母年邁生病了,或純粹因為自己體力大不如前,不管是體脂肪攀高還是膝蓋軟骨退化,都讓自己不能像笑連郎(少年人)一樣翻山越嶺了。
除了山勢的坡度,起點的高度也是多數人選擇工作會考量的因素。畢竟,如果有遊覽車把你載到兩千公尺的登山口,比你從平地爬起要省很多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喜歡做策略諮詢顧問行業,因為這行業從一開始就用直升機把你丟在三千公尺的高山上,讓你看見那些CEO/CFO在想什麼、在說什麼。但是這種機會不是人人都有,沒有機會一開始就從三千公尺的高山開始爬起,也未必是壞事,因為只要你現在爬的山勢夠陡峭,憑著你的年輕與鬥志,就好比賽德客裡的巴萬,可以像鬼一樣,臉不紅氣不喘地從這座山頭到另一座山頭。
有些人一開始就被丟到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少數人會因為沒準備好所以反而適應不良,得了「高山症」。這時候該怎麼辦?解決高山症最好的方式就是,下山!等你準備好了,下次再上來!
雖然每一份工作都應該謹慎選擇,但是我猜許多人選擇工作,都只是希望越來越輕鬆,多數人都希望可以先苦後甘,因為由奢入簡難,所以如果你開始爬的幾座山脈不夠具挑戰性,就算有很好的起點,也未必可以訓練你的心肺與耐力,等到後來再爬困難一點的山,就很可能卻步了。
如果選擇了夠挑戰的坡度,兩百公尺與四百公尺的起點,沒有多大的差別。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前輩都會說,剛出社會的頭銜或薪水不重要。(內心吶喊:那什麼時候的頭銜薪水才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創業也許會是很好的訓練,創業的坡度絕對夠陡峭,而且別說是從兩百公尺的高度出發了,有時候根本是低於海平面的高度(當你創業還要負債的時候),若不小心跌跤,就又跌到一個深谷。但是創業者也絕對是克服各種艱難地形的高手,每個都像賽德客一樣,爬山跟你進出廚房一樣輕鬆。
我嘴巴會這麼說,也許是因為,我發現自己的膝蓋軟骨已經退化了,爬個陽明山就開始隱隱作痛,明明距離峰頂還很遠,走不動了只好在半山腰休息,然後啟動我的手機GPS定位,等待直升機來救援,準備下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