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y從美國的MBA畢業之後,從中西部的小城市搬到北加州工作,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國際行銷的職位。Kathy的工作,讓她可以三不五時就飛到亞洲,當然就有一些可以停留在台灣的機會,只是每次她從台灣離開的時候,總是非常不捨,不捨這裡的家人、朋友、以及親切的攤販與家鄉滷味。
薪水顯然是第一個需要面對的現實,雖然美國的稅很重,但比起台灣微薄的薪資,Kathy還是甘願納稅給美國政府,反正需要看牙醫的時候,再飛回台灣就可以了。
除了薪水之外,加州宜人居住的空間,也是台灣沒有的。走在馬路上,不會有惱人的機車從你身邊呼嘯而過,事實上,Kathy在美國根本也很少走在馬路上,汽車是最被依賴的交通工具,週末或下班之後如果要跟朋友約見面,開車開個10幾英哩是家常便飯。
在美國,Kathy一個人住在很大的公寓裡,空間大到令人覺得孤單而渺小,偶而都會希望進家門就有媽媽在家嘮叨的聲音;在台灣,Kathy跟家人住,連廁所都得共用,沒有什麼覺得孤單的機會,自己的房間隔音還很不好,媽媽的嘮叨聽久了還是會希望找個地方靜一靜。
Kathy常聽家鄉的女性朋友說,台北現在有一大堆的單身熟女,簡直就是種社會問題,如果總統候選人有哪一方提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Kathy這朋友就肯定支持該候選人,她不在乎誰藍誰綠、只在意剩男剩女。若這真的是個問題,顯然不是單身熟女自己的責任,他們是被害人,雖然也可能是加害人,或者他們是為了防止變成被害人,所以選擇當加害人,使得很多剩男都去找外籍新娘。聽到這現象,可又讓Kathy搬回台灣的念頭猶豫了,她自知不是林志玲,接近四十還是會有人抽號碼牌排隊搶著要,Kathy回台北若要面對這供需失衡的姻緣市場,似乎是很不妙。
對於單身的Kathy來說,美國的確是比較自在的地方,沒有太多的社會壓力與標準答案加諸在自己身上,平時沒有多少人會問:為什麼都三十幾歲了還不結婚?美國畢竟是個價值觀多元的地方,你結不結婚、跟誰結婚、為什麼結婚,都可以保有個人的自主性。在好萊塢電影裡,白領的女律師配上藍領的男消防員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但在台灣,女尊男卑的婚姻關係是比較少的,沒有幾個女律師會看上消防員,消防員也沒有信心高攀女律師,如果女人是讀書人,男人就不能是水電工。
Kathy心想,如果她希望婚姻這件事情,早點在她生命中出現,也許留在北加州是個比較合理的選擇,畢竟回台北就要面對滿街東區正妹的競爭,而且聽說台北的優質男人長年缺貨,像李大仁這種角色,只有在偶像劇才會有。更何況,北加州的男性供給其實不低,她住的地方靠近矽谷,工程師要多少有多少,雖然台灣的工程師也不少,但聽說他們偏愛豆花妹這種類型,所以Kathy寧可在美國當個外籍新娘。
Kathy打開家裡的櫥櫃,看見統一滿漢大餐只剩一碗了,又到了需要補貨的時間,就算Kathy回不了台灣,但她對可以一解鄉愁的家鄉口味還是不能妥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