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臉書上有許多朋友瘋狂分享這篇文章「最難嫁掉的女生類型」,不見得是同意才分享,也有很多不以為然。我想這篇文章打中了某些(女)人的焦慮,所以才有這麼多討論聲音出現,實際上,這類型的標題,一直都有市場,因為這樣的焦慮,在近年台灣的社會一直存在。
我之所以說「近年」,是因為我在七年前就寫過沒有科學根據的相關文章,那個時候我與一個女性友人就已經感覺到「剩女」的現象,雖然當時並沒有這樣的名詞。
這篇文章某種程度上,認為「某些女生之所以難嫁」,主要是女生的問題,說這些女生雖然條件不錯,但不了解多數男生需要什麼。
實際上,男人女人來自兩個不同星球,向來無法互相了解,本來就是普遍的現象,但若說由於女性不了解男性需求,是造成某種類型剩女的主要因素,似乎就太男性自我感覺良好了。
試問,假設男性在乎的都是一些低級動物需求,例如只在乎女性雙峰之間的乳溝,不在乎心靈之間的鴻溝,女性有必要試著了解,然後迎合嗎?
該文章裡的另一個重點是不被女性瞭解的男性「安全感」,我想作者是有說出男人一部分的心聲,但身為男性族群一份子的我,還是覺得有點太自我感覺良好,好像是用柔焦鏡來拍攝男性動物一樣,這群野獸是有這麼溫柔美麗嗎?作者將「安全感」用在男性身上,只不過是婉轉地說:男人不如妳們想像中的有自信,他們比女人還怕被比較!
我不是很認同作者的假設與觀察,而且我要對於這文章裡所謂條件不差,想嫁卻又沒嫁的女性,獻上我誠摯的歉意:不好意思,是我們男人國的錯,是我們沒學好,是我們不成材,我們不應該開槍掃射妳們的漁船,希望女人國可以減輕男人國外勞輸出的制裁,請繼續來男人國觀光,請讓我們參加瓊斯盃吧(90度鞠躬)。
之所以存在許多「條件不差、想嫁卻又沒嫁的女性」,我主要的解釋(假設)是:對女人而言,及格的男人太少;對男人而言,及格的女人不難找。
十年前的王文華,就寫出這篇「蛋炒飯」文章,比十年後的「老僑」,更精闢、更誠實的多,他已經點出一個主要的差異:男人只愛吃蛋炒飯,對於伴侶要求很低,因為男性的社會進化不如女性完全。
我在七年前寫的文章(但那時並沒有讀過王文華的蛋炒飯文章),也提出類似的觀點,只是我又多了一些我非常大膽的假設,例如男生的品質變異性比女性更大(品質前十名的男性,與品質倒數十名的男性之間的差距,要比前十名女性與倒數十名女性間的差距來得更大,簡單說就是男生好壞差很多,女生好壞差不多)。
以下是我七年前文章的2013年版本
過剩熟女,勝過熟男
理論上,在台灣社會,從1985年到1979年出生的男女比例不應相差太多。然而,有人跟我說這個年紀區間的女人(簡稱輕熟女),目前似乎有過高比例沒有合適對象[註]。除了因為男女婚姻與愛情市場,自古以來就缺乏市場效率之外,我猜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A. 男女品質之變異性
女生品質都差不多,但男生差很多,通常品質最好的男生,都不愛女生,只彼此相愛。這裡所謂品質的定義,相當模糊,而且男性與女性適用不同標準。
而且女人評分不是像男人有整天換口味的傾向,所以同一個評分項目內,比較不會有茹絲葵牛排和肯德基炸雞同燈同分的情況。
男人有比較多的流浪漢、乞丐、與罪犯,但是也有更多的企業家、富豪、多金的運動員與專業人士,雖然這有些社會發展因素,但就結果來看,這些男人之間的客觀品質差異,是要比女人之間大些了。女人的「品質差距」,就像是一個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一樣,只有少數的人是林志玲或如花,大多數人,無論妳的家世背景或性格學歷,對男人來說,這些女人的品質差異其實不很大。
B. 男性與女性之相對及格標準不同
男人對女人要求的標準只有60分,女人卻要求男人要80分。因為女人通常要求一個男人要All in One!女人希望這個伴侶,可以在客廳陪她聊天、在廚房幫她打蟑螂、在百貨公司幫她刷卡、在房間還要有本事讓她說I'm coming!就像一台可以拍照、可以上網、可以導航、還可以看電影的全功能智慧型手機!一個男人需要滿足一個女人各方面的需求。
許多女性對於男性品質的要求向來不馬虎。男人的家世、資產、收入、身高、學歷、外貌、品行、品味、朋友關係、舊情人關係、上進心、幽默、清潔習慣、甚至連國際觀都可以列入考量。不過,這些眾多不同標準之間,因為有很高的相關性(correlation),所以會造成某一項分數高的人,整體分數就會偏高,某一項低的整體分數也會偏低。例如,一個人家世背景好、通常學歷與收入都會比較高,品味也可能比較好(至少名牌多),國際觀也可能比較容易建立。因為這樣的高相關性,也使得男人品質總分無法因為有眾多評分項目而減低其總體分數的差異(不好意思,這句話可以有人幫我翻譯成白話文嗎?)。
相較於女人需要「多工的男人」,男人卻願意區隔各種女人的不同功能,他可以讓「不同女人滿足不同需求」。紅粉知己可以給他心靈撫慰,能幹秘書可以幫他騁馳沙場並且掩護不軌,賢慧老婆可以提供家庭溫暖,妖嬌情婦可以打情罵俏並滿足雄性激素,甚至連工讀生小妹都能幫他拾起赤子之心之後再發展一段不倫之戀。就因為不同的女人對一個男人而言,所扮演的角色是侷限的,因此男人不必要求每個女人都有八十分,只要六十分就可以,剩下不足的部分,他自然會去找「其她人」來填補。
更何況,許多男人對於女人其實不挑,甚至有納百川的傾向。就像食物一樣,男人有時候喜歡吃麻辣火鍋、有時喜歡吃法國菜、有時喜愛清粥小菜,所以他們認為女生的條件不見得要「非怎麼樣不可」!通常,男性對女性評分的權重是:外貌80%,剩下20%包含內涵、性格等等。及格分數是60,所以只要女人在外貌這個項目獲得80分,也保證及格(80*80%=64),所以完全沒有內涵也沒關係!但由於男人對女人評分的標準彈性很大,妳是火辣性感可以拿到80分,妳是可愛甜心也可以拿80分,端看他這個時候心裡想吃什麼菜、覺得欠缺什麼養分。
C. 教育失調
台灣教育失調所導致的男性社會化不足更加深了男性品質的差異,這是一種男性後天失調的狀況。而且男性對於女性缺乏瞭解與相處經驗,可能導致他們對於女性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教育失調對女性的社會化影響較小,一方面女性本來就是較男性注重「關係」的動物,另一方面,女性被動的社會角色,並不會因為對男性的缺乏認識,而減低其吸引力。對於某些男人來說,不熟悉男人的女人,可能比非常熟悉男人的女人更有吸引力。就算妳從小只有姊姊妹妹、父親早逝,一路唸女校,畢業後又進入峨眉派拜滅絕為師,只要妳的外貌尚可,舉止端莊,一樣會有豬頭、蒼蠅、或畜生來追求妳(甚至對某些男性來說,這樣背景的女性更有吸引力)。
但是男人就不同了,你不去學會如何接近異性,除非你天生就長的像金城武,不然你就到少林寺出家或到斷背山隱居吧!
D. 男人太壞,女人怕愛
即便時代變遷,女性意識抬頭,花心的男人還是略多於花心的女人。客觀條件優良的男性,若是花心,好女人也多敬而遠之,可以滿足好女人條件的男人都不多了,再扣掉一些採花賊,女人寧可「剩」,也不願被糟蹋啊。
註:文章裡所關心的「沒有合適對象的(輕)熟女」,其多數的共同特質大致如下:
1. 約1979年到1985年出生,包含謊報但看起來像這個時間出生的
2. 智商在平均值的正負兩個標準差之內
3. 無社會公理正義所不能接受之癖好
4. 身高在林志玲之下
5. 姿色在林志玲之下
6. 國語比法拉利姊標準
真是懷念一起戰男女的午餐以及你幽(ㄈㄥˋ)默(ㄘˋ)的風格
回覆刪除酸酸的文字洋溢著淡淡的靠杯
我會將你的懷念轉達給伊蓮,失去你之後,我們很久沒有機會酸一下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