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很髒的一篇文章,吃飯前不要看


最近發現寫文章或部落格很困難。

以前我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有靈感就寫,沒靈感就不寫。就像我有腸子裡有屎就去上廁所,沒屎我也不會刻意去蹲馬桶。

我如果沒空寫或寫不出來,沒人會催我、也沒有人期待。畢竟我便秘是我家的事,別人總不會看到你一整個「塞」面,就叫你去拉屎吧。

但是自從決定要出書開始,「大便」就變成幾乎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因為我和出版社給自己一個出版的期限,必須要在一定時間內,寫出一定品質與數量的文字。如果今天沒有產出,那明天需要拉的屎就要加倍,雖然難免會有「便秘」的時候,但是不能讓自己便秘太久,不然就要期待哪天自己突然腹瀉(俗稱烙塞),要如行雲流水般將積欠的文字徹底解放。


好不容易,書已經出版了,銷量比預期理想,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厝邊或是巷口的善心人士,買了我熱騰騰的屎(書),讓我終於可以脫離天天坐在馬桶上的日子了。想像一下你吃飯睡覺工作都要在馬桶邊的感覺,所以我出書後能夠離開廁所看看外面世界的海闊天空,那種解放真是比便秘一星期後的拉屎還暢快。

書出版不久之後,我又得鞭策自己繼續寫文章了,並不是想出第二本書的緣故,而是純粹給自己一個努力的方向與自我期許。雖然很多朋友都充分發揮社交禮貌以及人性正面思考的態度,遇到我就問什麼時候要出第二本書,但這就有點像劉子千發行「唸你」的那張專輯之後,你就馬上問他什麼時候出下一張專輯,實在有點尷尬,誰知道他唱出海綿寶寶的歌聲之後還會不會有機會?但劉子千還可以靠爸,我還沒爸可以靠呢!

不過我的自我期許與鞭策顯然沒有起多大作用,我又便秘了。而我發現便秘的原因與出書之前好像有點不同,出書之前要是拉不出屎,是因為沒屎可拉,最近拉不出屎,好像是因為不敢拉!所以有些屎,明明已經在直腸口了,卻硬是塞回去小腸,只差沒塞回食道甚至重新咀嚼又再消化一次。

為什麼不敢拉呢?因為我之前拉出了一大沱拿來賣錢的屎,還有出版社幫我精心包裝過,所以我有了壓力,覺得自己之後拉出的屎,好像都要有之前那賣錢的屎那樣的形狀與色澤,要是太黑?不行,塞回去;太細?也不行,吃回去;總之,拉屎要講究品質,就算沒有Six Sigma也要有Two Sigma,跟「五洲製藥」的理念一樣,先講究不傷身體,再講究效果(誤)

以前的我,拉屎不太講究品質,只要我高興,只要我想拉,才不管什麼色澤、什麼形狀還是味道;現在,(明明沒人在乎)自己拉屎的品質,但卻開始自己挑三撿四起來了,反而扼殺了人類拉屎的本能。

拉不出屎,除了因為自己莫名其妙對顏色、氣味與形狀的要求之外(但是說穿了不過就是沱屎,粗一點還是細一點,可能也沒人在意或發現),還有一個可能原因是,自己要在眾人面前拉屎!寫書以前,我都覺得自己的文章沒人看,所以拉出來的東西,不管是長條狀、粒狀還是沱狀,自己暢快就好。出書之後,多了幾位陌生人會偶而來看你拉的屎了,所以反而害羞了,唉呦,怎麼好意思將自己的屎讓大家評鑑呢?我又不是明星,拉的屎又不是香的,怎麼能將自己的屎公諸於世呢?

以上,是我最近拉不出屎的心得。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