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中的熱情,對於那些已經找到的人來說,是無可取代、獨一無二的,例如舞蹈之於林懷民、翻滾之於阿信、炒股之於巴菲特、炒菜之於阿基師等等。熱情對他們來說,是「是非題」,不是「選擇題」。
從懷抱熱情的人的角度,世界上的事情只有兩種:有熱情的那件事,以及沒有熱情的其他所有事,因此是「是非題」。
不過對於許多找不到生命中熱情的我們來說,我們比較像是週末大賣場裡熙來人往的顧客,面對琳琅滿目的「選擇」,幾乎沒有哪一件物品是無可取代的,我們只是選擇那一個所謂CP值最高(例如數位相機)或相對最喜歡的(例如最愛的品牌口味的洋芋片)。雖然就某些品類來說,我們有時會有魚兒往上游一般的堅持,就像你堅持只喝某個牌子的奶茶,我堅持吃蛋捲只吃洗黏來,如果買不到,其他同類型的選擇我們毫不考慮。但我想吃蛋捲的時候買不到也許會很失望,不過我不會因此失魂落魄,我可以透過賣場裡或賣場外的其他東西來彌補。但對那些已經懷抱熱情的人來說,例如整天愛翻滾的「阿信」,把體操從他的生命中抽離,他幾乎就成了行屍走肉,失去了生命的動力。
對阿信來說,他不用逛賣場也知道自己要什麼,因為他要的就只有那一樣,不是某個東西「比較好」的問題,而是「是」或「不是」的問題。但我們這群茫然的人,就逢年過節去賣場「挑選」吧,我們沒有了第一名的選擇,就挑選第二名的,日子照樣過、每個週末照樣享受、每個星期一照樣不路(blue)。
雖然我們不像阿信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熱情,但生活在「賣場」裡,至少我們還有「選擇」。最怕的是,你連賣場都不去。
你以為,你除了吃政府賞的一碗飯,你離開了就會餓死;你覺得老闆是豬頭、客戶是惡魔,而你是無法脫離魔掌,只能每天找馬克靠腰的小職員;你覺得你現在的工作糟透了,到了夏天總是期待颱風假、到了冬天就幻想夏天趕快來,才可以放颱風假。你覺得自己毫無選擇,所以總是抱怨。
其實你只是以為自己毫無選擇,你如果知道自己生活在賣場裡,說不定就會發現除了當你豬頭老闆的員工,還可以選擇出來創業;你嫌自己工作一成不變,害你智商已經低到會做出在車水馬龍的台北市設置自行車專用道這般的決定(我知道這句話有點長有點難懂,尤其你的工作如果真的讓你變笨了的話),其實你可以換一個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你總是還有選擇的,而且你的選擇通常比你想像中的還多一些。你可以選擇按照現在的日子(開心地)過下去,也可以選擇換個方向,放手一搏。但通常人什麼時候會發現自己其實擁有選擇,而且也願意改變選擇呢?知道自己快死的時候(但還不致於快到連寫遺囑的時間都沒有的那一種)。
知道自己快死的時候(可能是三年、一年或一季),你選擇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賣肝、不賣血了,多陪陪心愛的人、開始說我愛你、對不起。快死的時候,你決定要環遊世界(一路玩到掛)、你決定要放聲大笑。快死的時候,你決定離開現在的工作,投入在自己的未完成的夢想。但是,明明這些事情、這些選擇、這些改變,都可以不要等到快死的時候才做,都可以在「還要活很久」的時候,就開始做。
登登登登,這時候,我又要請出「尋找人生熱情界」的聖經,賈伯斯的史丹佛大學演講文,來呼應我的看法了。我在這篇演講裡,最喜歡的一部分是第三點(不是你想歪的那個第三點,是關於「死亡」death的第三點):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2005年的時候,人也在美國加州念書的我,就讀到這段文字,而這一段總是讓我特別緊記。也許是因為在我人生最青春熱情的年紀,老北就過世的關係,當時的感受是,所有的事情,無論你現在以為多麼重要、了不起的事情,在死亡面前皆變得極為渺小,差不多就像月球在太陽面前那樣渺小。而我也發現,即便大多數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的熱情是什麼,但是無所謂,因為我如果讓死亡這面鏡子擺在面前,我通常可以知道自己該做的「選擇」是什麼,所以賈伯斯也說“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我也許不確定自己是否找到了熱情,但至少「死亡」可以讓自己知道,自己還來得及改變、還來得及選擇,並且做出讓自己在闔上眼睛前最滿意的選擇(或CP值最高的選擇?)。
還沒找到熱情沒關係,畢竟熱情難尋就像真愛難得一樣;但你如果知道自己隨時可能往生,至少你會記得把賣場裡你最愛的那包洋芋片帶回家,就算熱情沒找到,你也不枉此生。
後記:這篇文章剛好在賈伯斯辭世之前一天寫完(90%),沒想到在發佈之前就知道賈伯斯他再次提醒我們「死亡」的存在,只是這次他不是在大學裡用演講表達,是用自己的生命傳達這個道理。
不是消費他離世的消息,但剛好用這篇心得,以及我用來寫完這篇文章的MacBook Pro,來表達我的惋惜與尊敬。謝謝賈伯斯的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