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九把刀幫我拍這部電影)
我很少看小說,所以不管他是幾把刀,我對他這個人以及作品都毫無概念。看了這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才發現原來我們同年出生,同個星座,還同鄉!不過他已經是九把刀,我連兩把刷子都找不到。
同鄉的這部電影,拍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但他跟我同年,所以電影裡的整個時間順序完全可以與我的回憶相互呼應,看完整部電影,我好像觀落陰一樣把自己的青春又走了一次(彷彿青春的我是一個已經死掉的自己一樣)。
電影故事是從17歲開始說起,讓我也回想起,自己也是在17歲那年,曾很認真地喜歡一個女孩。不過我是讀男校,我喜歡的女孩讀女校,我沒有機會像柯騰(男主角)一樣天天見到女孩,也沒機會英雄救美,在女孩忘了帶課本的時候,趁機耍帥借課本給她;更沒有機會晚上一起留校念書,我高三晚上留校念書(睡覺)的時候,只有一群打完球趴在桌上睡覺的同學陪我(一起睡覺),偶而我們必須要用充滿豐富照片的日本雜誌讓同學互相提提神。
柯騰為了喜歡的女生,沈佳宜,努力讀書,功課突飛猛進。這是很芭樂的青春情節,但是卻非常真實。小時候喜歡一個人,會想盡辦法變成她喜歡的樣子,雖然所謂的「喜歡的樣子」,其實種類可能不多,分類很粗糙,對整天勃起的青春期少男來說,也許只有幾種:精通三角函數、排列組合的課業魔人,擅長籃球排球、田徑游泳的體育達人,或是嫻熟鋼琴吉他、熱舞繪畫的才情藝人。
看!青春真好,讓女生喜歡,只要功課好就可以了,如果功課不好,就去球場當流川風,如果流川風當不成,還可以去學彈吉他、唱唱情歌。長大以後,這些男生不再知道該怎麼成為「女生喜歡的樣子」,因為沒有聯考、沒有體育課、吉他的弦也早就跟腹部的肉一樣鬆了,就算知道女生喜歡的樣子也再怎麼樣都改變不了自己了,彷彿只剩下薪水與頭銜可以拿來證明自己。
柯騰與沈佳宜雖然在高中同班的時候,就已經互相喜歡,但當時的時空,就是認為戀愛是聯考成績的毒藥,這樣帶有一點禁錮色彩的純純的愛,是許多五、六年級生青春回憶裡的背景顏色。尤其對於乖乖牌、成績又好的女學生來說,她們向來嚴守紀律,那是她們從小到大獲得師長與同學關愛的憑藉,即便她們內心已經小鹿亂撞、波濤洶湧,她們都還是可以很鎮定地完成功課、寫完考卷,她們太習慣「先苦後甘」,以致於愛情的「甘」,總要排在課本與考卷的「苦」之後。
年少的曖昧讓人回味,就是要有一點點小荒唐,可以讓課本與考卷的黑白,添加少許令人珍藏的彩色。我沒辦法像柯騰,戲劇性地從調皮學生變成功課突飛猛進的大黑馬,但我高中轉組後的歷史成績,也曾經有類似的芭樂情節,從趨近於零分的模擬考成績,變成大漲二十倍以上的聯考成績,雖然這戲劇性的轉折都不是自己刻意寫下的劇本,但彷彿潛意識裡就是故意要激起(我的)沈佳宜的注意。
考完聯考後,柯騰與沈佳宜從同一個城市裡的同班同學,變成分隔兩個城市(新竹與台北)的昔日同窗,「遠距離」再次證明了它是殺死愛情的史上最佳武器之一。所以我發現在台北念高中有個好處,台北的大學很多,如果在台北的高中發展戀情,畢業之後有很高的機率可以避免遠距離。我和我心裡的沈佳宜都是在台北念高中的,但等我畢業之後,我們還是遠距離了,不像柯騰與他的沈佳宜只有不到100公里的距離,我的沈佳宜跟我當時距離超過10000公里!
921發生的時候是在我們大四的農曆8月12日,應該不會出現電影裡演的月圓,不過如果柯騰對沈佳宜說的「平行時空」有出現的話,柯騰與沈佳宜希望在另一個時空,他們是在一起的,那麼也許我就是那位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裡的柯騰(叉腰得意~)!因為我後來有與我的沈佳宜在一起,也牽過她的手(而且絕不是靠葉佳修老師的「第一支舞」),即便她多數時間是在我的10000公里之外。只是讓柯騰(以及他的沈佳宜)沒有料想到的是,不管追再久,就算在平行時空裡能夠在一起,戀情還是有結束的可能。921發生的時候,我和我的沈佳宜也剛分手…
青春的時候,愛情最大的憑藉,就如同柯騰的青春,是「幼稚」、是「笨蛋」、是「什麼都不懂」。因為幼稚,所以浪漫才可以發展;因為笨蛋,所以才會傻傻喜歡那麼多年,不管是距離100公里還是10000公里;因為什麼都不懂,所以愛情才可以純粹、「付出」可以不計後果。
不過,「幼稚」、「笨蛋」、「什麼都不懂」這三樣武器,在九把刀的故事裡(也在我的故事裡),除了要對抗「遠距離」這個大魔王,還得應付「曖昧」、「含蓄」的暗器攻擊。小時候,明明喜歡對方,寧可默默付出,也不願意大聲講出來,就擔心被打槍;兩個人寧可陶醉在曖昧裡,以致於錯過了那些可以緊緊擁抱的機會。不過,如果他們當初跳過了曖昧,天雷地火就在一起了(這樣也太成人了一些),也許是一段美好愛情的開始,但可能不會有令人揪心的回憶發生了,也不會有這段故事拍成電影,牽動我們懷舊的情緒。
陳妍希,其實是我看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之一。她也許比真實世界的沈佳宜更美麗一些,但比起我自己17歲時的沈佳宜,就是還差那麼一點點!沒辦法,每個情竇初開的少男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宜,那個沈佳宜,不管有沒有綁馬尾,都是無可取代的,因為青春就一回,初戀就一次。
年少的輕狂之後,我和柯騰都要過自己的人生,那個心裡的沈佳宜也是。我跟柯騰一樣,在27歲時(也就是2005年),都參加了彼此的沈佳宜的婚禮,只是他在太平洋西側的台灣,我在太平洋東側的北美。我們在當時終於都知道,對一個深刻喜歡過的人,真心祝福的感覺是什麼(抽面紙~)。
那些年,我們很大膽,很大膽地蹺課、很大膽地爬牆、很大膽地無照騎車,但我們對喜歡的人,卻無比膽小。
那些年,我們不輕易說愛,但我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喜歡。
那些年,那個喜歡「沈佳宜」的我,也是一個讓自己喜歡的我。已經長大的我們,之所以想起昔日的沈佳宜,背景都還會出現柔美的光暈,很可能不只是因為沈佳宜在我們心目中,總是像陳妍希在電影裡那樣清純美麗,而是因為我們都也懷念那個喜歡沈佳宜的自己,那也許是一個現在再也找不回的自己。
至於沈佳宜呢?只要對(當年的)柯騰說:「謝謝你喜歡我」就可以了(現在的柯騰,通常不是妳記憶中熱血又浪漫的柯騰了,他不再幼稚、不再笨蛋、也不再什麼都不懂…)。
相關文章:缺乏思念的年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