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凡事有終點」常常是件好事。
因為有終點,所以即便妳在黑暗中,知道會有黎明,因此「希望」給了妳力量。妳過去還在蹲苦窯的時候,就是因為知道有終點,所以可以咬著牙,撐到重獲自由的一天。而妳現在一直被家暴,也因為妳以為有終點,所以還遲遲不願意報案。他對妳三心二意,讓妳整天心神不寧,但妳也以為有終點,因為妳以為他會改變,變成對妳一心一意。
美好的事情,也因為有終點而更美好。因為妳知道有終點,所以更懂得把握「此時此刻」,這讓妳旅途的收穫更豐富。
妳在異鄉遇到了迷人的年輕男孩,他總是充滿笑容與活力,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在他眼中都是有趣的;他雖然沒什麼錢、沒什麼積蓄,但是他讓妳忘了妳在故鄉的俗務與讓妳感到疲憊的傳統價值觀。你們在世界的一個角落相遇了,也相愛了。
不過,妳明白,這一切浪漫-- 妳與他在這個異鄉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終點。因為有終點,所以在妳半年後要離開之前,或者說6個月、也就是25週之內,妳會努力為你們的戀情,抹上最絢爛的色彩。妳也不放過每一刻、彷彿每一刻妳都要牢牢地記在心裡;妳不放過每一個畫面,因為妳與他之間共有的時間,已經少到可以放棄任何的畫面了。即便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午後,他在陽台上的躺椅睡著了,妳都努力記住那個畫面;即便是一段毫無趣味的對話,他不過在說,他總是習慣在秋天的週日晚上,去下一條街的超市買pretzel(椒鹽脆餅),妳還是覺得他好可愛,而把這段對話錄在心裡。
你們偶而也會吵架、鬧脾氣,但妳因為知道有終點,所以妳不會讓這樣的不愉快,佔據太多你們短暫的故事情節裡。妳瘋狂,即便妳在故鄉的時候,本來不是那麼瘋狂的人。但是妳知道,如果妳這時候不瘋狂,妳只會帶著平淡無奇的回憶,回到自己故鄉。妳浪漫,妳也答應他任何浪漫或瘋狂的要求,因為再怎麼浪漫、再怎麼瘋狂,那都只在這六個月的異鄉,what happens there stays there. 妳覺得這樣做,才對得起自己。而在故事結尾的時候,妳也會很高興,自己曾在這短暫的羅曼史中,曾經這樣瘋狂過。妳帶著眼淚、不捨、以及滿溢的思念與回憶,回去故鄉。
回到故鄉,一切「規則」以及「例行公事」又回到了身邊。妳不能再瘋狂了,因為妳一旦瘋狂了這一次,所有身邊的人都會記得,妳就是一個瘋狂的人。而妳不習慣這個標籤,妳也不覺得自己是;妳只接受自己有瘋狂的能力,但不接受自己是個瘋狂的人;妳骨子裡還是希望有穩定的生活、可以預期的未來、以及充滿愛的環境。
而妳在故鄉遇到了一個也不錯的人,這個人和妳談論的事情,不再是往後這「半年」,而是這輩子。「這輩子」聽起來就像是永遠,彷彿妳從來不知道:就是有人出門會被車撞死、有人爬山會摔死、有人吃飯會噎死、有人會在寒冬的時候心肌梗塞、有人會在夏天的冷氣房裡過勞死、或是自己可能有潛藏的癌細胞還沒有被發現。
所以妳把自己每天的生活,當成這漫長的一輩子的一小部分,以為每一天都平淡無奇,而忘了每天其實都是獨一無二、珍貴的一天,就像妳異國戀情的那半年,「每天」對妳來說,都是一個寫故事的機會。然而,回到「這輩子」的妳,不再為自己寫故事、不再浪漫、也不再瘋狂。當你們吵架的時候,妳會以為那沮喪與憤怒,就是永遠;妳任憑冷漠與自我,蔓延在每天的生活中,妳不會提醒自己,你們之間,無論好還是壞、無論開心還是難過,其實也有終點。
即便很深很深地愛一個人,也可以有終點,可以是對方進棺材的時候、或自己翹辮子的時候。如果妳以為這個終點是在一個遙遠的未來,那愛的過程,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一種「歹戲拖棚」,像民視連續劇一樣,演到天荒地老都難以落幕。但如果妳明明確確地知道,這一切有終點,而且這終點不但不是很遠,甚至可能隨時來臨,那麼妳會把每一天,當成一個MV那樣認真的拍攝、甚至把每個時刻,都當成是要拍得獎廣告那樣,要進入對方的心、植入對方的腦。
雖然愛要開始很簡單,要結束也許很難。不過原來一旦明白「愛有終點」,無論到達終點的時候有多難過、多心痛,都會讓這「有始有終」的愛,變成一部一生難忘的精采感人的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