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創業與愛情

人都想要保護自己,讓自己不受傷害。故意要讓自己受傷的,肯定是瘋了。

保護自己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消極式的、防衛式的保護,另一種是攻擊式的保護,正所謂攻擊常常是最好的防禦。

人與人之間,如果只是防衛式的保護,也許頂多讓人覺得冰冷、神祕、有距離感。當然,社交技巧好一點的人,懂得讓這個「距離感」縮短,但又讓這距離不至於太短,以避免自己暴露在可能會受傷的險境。這是防衛型的自我保護。

雖然一般人很少會刻意去傷害其他人,但還是有一些人不自覺地採用「攻擊型」的自我保護。這種攻擊,大多屬於heartbreaker的傾向,可能因為拈花惹草,而傷害到人。他們「主動」向妳接近(所以不是防衛式的保護),主動對妳釋出善意,並且放下「一部分」的防備,讓妳覺得你們彼此更靠近了。一旦妳心防瓦解,他就變成了一個隨時可能傷害到妳的人。但他卻又不會對妳完全坦誠,所以即使妳在一個易受傷的處境,他卻仍然可以安然無恙。他隨時保護自己,對誰都一樣,但是他有攻擊性(男生、女生,都可能是這個角色)。

聽起來,保護自己真的很不錯。做一個有攻擊性的自我保護者,有時候甚至還可以佔到一些便宜。那些不懂得保護自己的人,真是太蠢了。

有人就這麼蠢。他硬是要跟人掏心掏肺,一頭就栽進去一段關係裡。他如果運氣好,遇到一個也跟他掏心掏肺的人,若又合得來,那彼此就等於找到靈魂伴侶。但如果運氣不好,遇到一個不適合的人,那可能兩敗俱傷,兩個人都成了破碎的靈魂。甚至,他還可能遇到一個「假裝」跟他掏心掏肺的人,所以他最後可能靈魂支離破碎,對方卻毫髮無傷。

不過掏心掏肺就跟創業一樣。創業這種事情,沒有100%的投入,是不太可能成功的。可是100%,代表高機會成本、代表高風險。換個角度來說,你想要有創業成功的高報酬,卻沒有讓自己處在一個「高風險」的處境,是很難實現的。所以若要成功,無可避免的,自己就會處在一個易受傷的環境。只是,創業常常失敗,即便你已經100%的投入。所以,感情也常常失敗,即使妳每次都掏心掏肺。

有攻擊型的自我保護者,像是一個投資者(像私募股權基金或創投/風投)。他們可能同時投資好幾個標的,不用每個都成功,只要有幾個成功,他們就賺大錢了。這些創投或私募基金,他們即便旗下的投資標的全都虧錢,理論上他們還是可以拿到2-3%的基金管理費用,不像創業家,有時候創業失敗還欠一屁股債。

這也難怪,為什麼那些MBA學生,除了管理顧問或投資銀行,他們最希望的還是要進入私募基金,卻鮮少人要冒高風險、賭上自己的青春去創業。因為創業很可能失敗,還欠了一身債,但擠進私募基金,最少還有高底薪。

不過,若要說起真正對社會的影響力,這些創業家還是舞台的主角。創業家背後的投資者,有些雖有附加價值,但很多不過就是順水推舟,甚至「趁你生病、取你性命」:創業公司遇到困境的時候,投資者反而可以撿個便宜。總之,幸好有這些敢冒險的創業家,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

所以你若要找靈魂的伴侶,讓你的生命變得更美好,沒有冒險也是行不通的。整天當攻擊型的自我保護者,你可能會賺到很多,卻不會賺到一個靈魂,畢竟「靈魂」,對於一個封閉自己的你來說,是一點價值也沒有的。

掏心掏肺之前,還是要做點功課,就像創業之前也是要做功課。可是創業家都知道,不可能無止盡地做「評估」,而且從來沒有任何的「評估」,是百分之百準確的。創業會不會成功,從來都不是因為最精準的評估,而是創業家捲起袖子之後,面對未知與阻礙,卻依然奮勇向前。感情也是如此,評估絕對無法確保你的幸福;你一旦知道了對方的成長背景、個性、價值觀、有沒有整形過、身分證配偶的欄位、以及JCIC(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的信用報告之後,該「掏」的就要「掏」、該「橋」的就要「橋」了。沒人能保證你在評估之後,為對方掏心掏肺了,就可以無風無雨、甚至修成正果;不過你若盡了人事,剩下的就靠天命與緣份了。

創業前的評估,雖然必要,但若評估太久,錯失了商機,你就只能回家翻著商業周刊,閱讀別人創業成功的報導。投入感情之前的評估,也同樣不宜拖延。看看嫁入豪門者,多為閃電結婚,你就知道為什麼了。面對富可敵國的小開,等妳評估完,另一個女明星早就趁機懷了小開的孩子了。評估若耗掉了妳僅有的青春,對方就算是一個願意付出靈魂的人,他要交換的也是一個比較年輕的靈魂啊!所以一般男人在遇見有曲線、又有事業線的美女的時候,通常不假思索就撲了上去,就像台北市的計程車司機見到招手的乘客一樣,無論乘客是在逆向車道還是馬路中間,都會不顧行車安全地火速前往載客,因為如果慢了一點,一分鐘之內可能就有十八輛空的計程車經過…

統計顯示,掏心掏肺的下場,跟大多數的創業家一樣,血肉模糊。不過別忘了,很多創業家是「連續性」的(serial entrepreneur),意思是,他們創業失敗之後,可能也會從頭再來,直到成功為止(成功之後甚至也會再次創業);而且前次失敗的經驗,也可以成為後來成功的養分。同樣的,如果你掏心掏肺之後,下場卻是支離破碎的靈魂,也不要就此絕望。記得將你的靈魂重新拼湊之後,再掏心掏肺一次。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制服、套裝、孕婦裝;制服、西裝、更貴的西裝

最近發現記憶力減退嚴重,白頭髮茂盛。驚覺自己老化的速度。偶然發現以下這篇未發表的舊文…

 

不管妳是否曾經追逐、不管妳是否還有方向,時間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會改變、都得留下痕跡。

很多朋友,我已經認識十幾年了,看他們從制服、套裝到孕婦裝,從制服、西裝、到更貴的西裝。

這些朋友,若是女人們,從十七歲到三十一歲,從姊姊變成阿姨(即便我知道妳還是強迫晚輩叫妳姊姊)。

小時候,這些女生發育比我快,我又長得矮,很惱人。我身高不夠高,只能期待自己的分數還夠高。到了青春期,好不容易身高慢慢追上,但怎麼自己就不如那個帥氣又有才華的學長,原來除了身高,我還要會搞笑、球場上的分數也要高。出了社會,身高不再高了、分數也消失了、球場變成辦公室,變成要比薪水高。我只得繼續追,終於薪水有點起色,我好不容易可以在那些小時候發育比我好的女生們面前抬頭挺胸,不過她們卻都消失了,我要挺胸給誰看?原來,她們已經自願退出市場了。

怎麼會這樣?那些當初亭亭玉立的青春少女們,妳們各個都曾是瓊瑤女主角啊(我國高中年代的偶像劇)!如今,披婚紗的披婚紗、劈腿的劈腿、沒能披婚紗也沒得劈腿的,就去批八字,看看什麼時候也可以披(劈);如果都披過了,那麼生小孩的就忙著帶小孩、生不出小孩的,就忙著打針(真的辛苦了)。不過也有人對這些都沒興趣,也許忙著批公文、批改屬下的報告與成績。

過去妳們也許都背著同樣顏色的學校書包,但如今妳們有人擁有好幾個Louis Vuitton還不滿足,有人卻永遠拿著一個Lubenton而不嫌棄。有人結婚了,有人不結婚了。那些當初的校花美女,如今是昔日黃花,還被叫聲媽。

至於男人們。不是胖了、就是禿了。就算體重下降,體脂肪還是可能上升,這就是老了。不過,當玩咖的、還是繼續當玩咖;只要有錢有閒,就可以每天搞的濕濕鹹鹹。也有人安守本分、有人變成億萬富翁。有人還在追逐大富翁的遊戲,整天跟「命運」與「機會」賭博,但也有人早就回家陪老婆看「媽媽發怒了」。

聽起來,男人的朋友們,還在人肉市場上打滾的,的確比較多。他們在弱肉強食的環境裡繼續奮鬥,如果是贏家,可能到了六十歲,還是一尾活龍、還是抬頭挺胸(只要好好照顧你的攝護腺)。

這些人,我都認識十幾年了。他們當中許多人,我還記得他們穿制服的青澀模樣,同樣的制服、但截然不同的命運。有人發達、有人發瘋。有人好像贏了,但不要以為老天爺是公平的,他們不只贏了一方面,他們甚至什麼都贏了。有人輸了,他們也可能什麼都輸了,但這些人,我甚至沒有機會看見他們輸,畢竟在這個「大時代」的戲劇中,他們早已經被換角。

不過大部分的人,有贏有輸。大部分的人,都分不出高下,因為你不能體會我的煩惱,我也不稀罕妳的快樂,難道穿著豹紋的人就贏,保育動物的人就輸?我看見妳在facebook裡的照片,笑容還是一樣燦爛、一樣滿足;無論妳十年前是醜小鴨、還是大校花,我都覺得妳沒有浪費妳被給予的時間,人生或許就是該這樣,比比誰笑的多、不是比誰賺的多。

可以進大聯盟名人堂的人很少,但只要你不虛此行,妳在天堂的房間,不會比較小。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終點

知道「凡事有終點」常常是件好事。

因為有終點,所以即便妳在黑暗中,知道會有黎明,因此「希望」給了妳力量。妳過去還在蹲苦窯的時候,就是因為知道有終點,所以可以咬著牙,撐到重獲自由的一天。而妳現在一直被家暴,也因為妳以為有終點,所以還遲遲不願意報案。他對妳三心二意,讓妳整天心神不寧,但妳也以為有終點,因為妳以為他會改變,變成對妳一心一意。

美好的事情,也因為有終點而更美好。因為妳知道有終點,所以更懂得把握「此時此刻」,這讓妳旅途的收穫更豐富。

妳在異鄉遇到了迷人的年輕男孩,他總是充滿笑容與活力,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在他眼中都是有趣的;他雖然沒什麼錢、沒什麼積蓄,但是他讓妳忘了妳在故鄉的俗務與讓妳感到疲憊的傳統價值觀。你們在世界的一個角落相遇了,也相愛了。

不過,妳明白,這一切浪漫-- 妳與他在這個異鄉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終點。因為有終點,所以在妳半年後要離開之前,或者說6個月、也就是25週之內,妳會努力為你們的戀情,抹上最絢爛的色彩。妳也不放過每一刻、彷彿每一刻妳都要牢牢地記在心裡;妳不放過每一個畫面,因為妳與他之間共有的時間,已經少到可以放棄任何的畫面了。即便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午後,他在陽台上的躺椅睡著了,妳都努力記住那個畫面;即便是一段毫無趣味的對話,他不過在說,他總是習慣在秋天的週日晚上,去下一條街的超市買pretzel(椒鹽脆餅),妳還是覺得他好可愛,而把這段對話錄在心裡。

你們偶而也會吵架、鬧脾氣,但妳因為知道有終點,所以妳不會讓這樣的不愉快,佔據太多你們短暫的故事情節裡。妳瘋狂,即便妳在故鄉的時候,本來不是那麼瘋狂的人。但是妳知道,如果妳這時候不瘋狂,妳只會帶著平淡無奇的回憶,回到自己故鄉。妳浪漫,妳也答應他任何浪漫或瘋狂的要求,因為再怎麼浪漫、再怎麼瘋狂,那都只在這六個月的異鄉,what happens there stays there. 妳覺得這樣做,才對得起自己。而在故事結尾的時候,妳也會很高興,自己曾在這短暫的羅曼史中,曾經這樣瘋狂過。妳帶著眼淚、不捨、以及滿溢的思念與回憶,回去故鄉。

回到故鄉,一切「規則」以及「例行公事」又回到了身邊。妳不能再瘋狂了,因為妳一旦瘋狂了這一次,所有身邊的人都會記得,妳就是一個瘋狂的人。而妳不習慣這個標籤,妳也不覺得自己是;妳只接受自己有瘋狂的能力,但不接受自己是個瘋狂的人;妳骨子裡還是希望有穩定的生活、可以預期的未來、以及充滿愛的環境。

而妳在故鄉遇到了一個也不錯的人,這個人和妳談論的事情,不再是往後這「半年」,而是這輩子。「這輩子」聽起來就像是永遠,彷彿妳從來不知道:就是有人出門會被車撞死、有人爬山會摔死、有人吃飯會噎死、有人會在寒冬的時候心肌梗塞、有人會在夏天的冷氣房裡過勞死、或是自己可能有潛藏的癌細胞還沒有被發現。

所以妳把自己每天的生活,當成這漫長的一輩子的一小部分,以為每一天都平淡無奇,而忘了每天其實都是獨一無二、珍貴的一天,就像妳異國戀情的那半年,「每天」對妳來說,都是一個寫故事的機會。然而,回到「這輩子」的妳,不再為自己寫故事、不再浪漫、也不再瘋狂。當你們吵架的時候,妳會以為那沮喪與憤怒,就是永遠;妳任憑冷漠與自我,蔓延在每天的生活中,妳不會提醒自己,你們之間,無論好還是壞、無論開心還是難過,其實也有終點。

即便很深很深地愛一個人,也可以有終點,可以是對方進棺材的時候、或自己翹辮子的時候。如果妳以為這個終點是在一個遙遠的未來,那愛的過程,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一種「歹戲拖棚」,像民視連續劇一樣,演到天荒地老都難以落幕。但如果妳明明確確地知道,這一切有終點,而且這終點不但不是很遠,甚至可能隨時來臨,那麼妳會把每一天,當成一個MV那樣認真的拍攝、甚至把每個時刻,都當成是要拍得獎廣告那樣,要進入對方的心、植入對方的腦。

雖然愛要開始很簡單,要結束也許很難。不過原來一旦明白「愛有終點」,無論到達終點的時候有多難過、多心痛,都會讓這「有始有終」的愛,變成一部一生難忘的精采感人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