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從飯店check-out,一如往常,總有些東西寄放在飯店,反正我過幾天又會進來了。然後我將自己與行李從台北的飯店拖回我台北的家。
星期日早上,稍微打包了之後,又拖著行李搭飛機回香港。好不容易回到這兩個星期沒有回來的小地方,我先是稍微unpack,然後又稍微pack。因為等一下要去另一個香港的飯店check-in,我接下來幾天會在那裡參加公司的training。大廈的管理員,好奇的看著我,不是幾分鐘前才拖行李回家了,現在又要拖行李出門? 這是很奇怪的感覺,香港、台北,我都有家,但我這陣子都不住家裡,反而都是行李陪著我住飯店。
是啊,總是行李陪著我。
這樣形態的生活,也許還會持續幾個月。
如果我出差的地方,是我人生地不熟的其他城市,我會很清楚了解自己住哪裡、要回哪裡: 我住香港,除了weekday在客戶的地方工作,週末必然回香港,回我的家。
而我現在出差的地方是我最熟悉的台北,所以自己究竟住哪裡,總是令人有些困惑。這段日子,我是回台北、也是回香港。兩邊都是家。一邊是我家人的家,也是我的家;另一邊是我自己一個人的家,畢竟房租還在付、公司還在這裡,十幾坪大的地方、一間房、一個衣櫃,就是我在香港的家。
當我週末要回香港,有些朋友們總是問,你幹麻回去,下星期不是還要再來? 我媽也覺得奇怪,我幹麻要”回去”? 你家不是在台北嗎?
難道,我就不回香港了嗎? 香港的家與台北的家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如果這幾個月我就都不回香港,我自己也無法接受,因為我從來沒有從香港搬出來,我怎麼樣都還算是住在香港的啊!
有的時候,身體住在哪裡沒有那麼重要,心裡住哪才是癥結。我住香港的時候,心裡總覺得台北才是我的家;但來到香港過了四個季節之後,即使現在住在台北的飯店,卻也覺得自己仍然住在香港,就算過去兩個月以來可能只有幾個晚上睡在我香港的床上。
或許,我哪裡都沒有真正住下來,我不是真的住在香港、也不是真的住在台北。我不住香港,因為我沒有家人在這、我也隨時可能離開;我不住台北,因為除了台北的飯店,我甚少出現在我台北的家,我台北的家也沒有我的房。那麼我什麼時候才會真的住下來? 我又會住在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