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放假時去了一趟東京與上海。東京與上海都有一些朋友,所以除了旅遊,最重要的目的也是見一下老朋友。
見到在東京的MBA同學,在洛杉磯兩年的時光又隱約浮現。大家彼此更新一下訊息,也聊聊每個人的近況。他們都克盡地主之誼,我只需要配合把酒言歡。
我還有一個大學同學在東京工作了四年,這段時間我們都沒再見過,我也是最近聽說她想不開要去念MBA,所以我這次去東京,雖是當一個訪客,卻也要幫地主送行。
在上海,我仍然是個訪客,但也是去送行。MBA的一個好友在上海工作了八個月之後,月底要轉戰新加坡了;還有一個上海的同事,因為要去芝加哥了,所以我也是去見可能的最後一面。
這是一個流動的世界。沒有什麼是確定的。每個人,在每個地方,有著各自的計畫與方向,只是剛好湊在一起,在一起的時候,把握現在、彼此陪伴;等到有一個人要離開了,收拾行囊,給彼此一個擁抱,說聲再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再相見。
這樣的情境,在現代這個流動世界,天天上演著。
這樣的世界,讓人與人的交集與互動更緊密,但人與人的關係也顯得更脆弱。如果是一百年前,某兩個地方的人可能根本不可能遇見。可是現在,兩個人從各自的地方來,相識在一個流動的都會裡,所有的事情彷彿可以發生地如此輕易,一個故事就可以這樣上演了…
只是,太多故事天天在這流動的都會裡上演,但太多的故事也都常常少一個結局…或者,總不是故事主角想要的結局。這些故事的主角們,明知道故事不會有結局,卻「愛演」。彷彿充滿壓力、不確定的生活裡,沒有演一點戲、就像沒有喝一點酒一樣,會鬱悶到死。
結果,這些故事的主角們,擔綱著一齣又一齣盪氣迴腸的電影主角,這些電影,絕大部分都沒有童話故事般的結局,有些草草結束讓人摸不著頭緒、有些悲劇收場卻不讓人意外;有些看起來雖不是好結局,卻如甜蜜蜜(註)一般意味深長。
這些主角們,這樣的戲演多了,不知不覺中,就不害怕悲劇了。對她們來說,皆大歡喜的結局似乎是可遇不可求,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才是生命的主調。他們本來不是那麼瀟灑的,但是因為每一次在機場擁抱過,揮揮手、回過頭之後,生命又再回到原點、傷口終究再一次復原,雖會結疤、卻不再痛了。
這些主角們都已經慢慢習慣了,雖然知道演這種戲會痛,可是知道那痛終究會好,就還是演下去。
如果痛了,只要給她們一點時間、幾杯酒,一切都可以只是過去風花雪月的,下一場戲還是會繼續上演...
註:「甜蜜蜜」是一部本人喜愛的電影,陳可辛執導,張曼玉、黎明主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