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臉書上有許多朋友瘋狂分享這篇文章「最難嫁掉的女生類型」,不見得是同意才分享,也有很多不以為然。我想這篇文章打中了某些(女)人的焦慮,所以才有這麼多討論聲音出現,實際上,這類型的標題,一直都有市場,因為這樣的焦慮,在近年台灣的社會一直存在。
我之所以說「近年」,是因為我在七年前就寫過沒有科學根據的相關文章,那個時候我與一個女性友人就已經感覺到「剩女」的現象,雖然當時並沒有這樣的名詞。
這篇文章某種程度上,認為「某些女生之所以難嫁」,主要是女生的問題,說這些女生雖然條件不錯,但不了解多數男生需要什麼。
實際上,男人女人來自兩個不同星球,向來無法互相了解,本來就是普遍的現象,但若說由於女性不了解男性需求,是造成某種類型剩女的主要因素,似乎就太男性自我感覺良好了。
試問,假設男性在乎的都是一些低級動物需求,例如只在乎女性雙峰之間的乳溝,不在乎心靈之間的鴻溝,女性有必要試著了解,然後迎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