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找到你的熱情,勇敢說不!(中)

找到你的熱情,不是不可能,只是不容易,至少對許多人來說,是這麼一回事。那些已經找到熱情的人(或其實還沒找到但假裝他有),總是會告訴你,跟隨你的熱情!甚至還斥責,沒有熱情的人生,也是白活!這讓苦尋不得熱情的你,隨時在上演內心戲,只能對自己反問:我的人參人生難道就只能這樣嗎?

找到熱情既然不是像在台北找便利商店這樣容易,那麼很可能有某些尋找熱情的秘密,是我們這些苦尋熱情(或真愛)的人,沒有發現到的。

這時候我又要從我們敬愛的(已退休的)武林盟主 – 賈伯斯過去的言行,來找尋這蛛絲馬跡了。我發現賈伯斯最為人稱道的武功心法之一:「創新」,有這樣相關的描述:Steve Jobs once said the secret to innovation comes from “saying no to 1,000 things.” Steve Jobs: “I’m as proud of what we don’t do as I am of what we do.” (昆譯:我對於我們沒做的事情,與做到的事情,同樣感到自豪)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找到你的熱情!如果這麼簡單就好了(上)


談到對於工作的「熱情」,我猜許多人應該會想到當代企業的武林盟主「賈伯斯」以及他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內容:”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你一定要找到你所熱愛的)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如果你還沒找到,繼續尋找,不要放棄)。

這幾句話其實一點也不是什麼新的觀念,但自從賈伯斯的演講以及蘋果持續的成功之後,這幾句話可能比聖經還要頻繁地被引用,甚至變成不少人的座右銘(你去看看你朋友的facebook或部落格就知道)。

在這個「熱情」、「夢想」、「做自己」一直被強烈鼓吹的社會裡,許多人已經不是不知道要找到自己的熱情,他們也不是不想要做自己,更多的年輕人,無論貧富貴賤、無論是一直翻滾的阿信、還是那些年追求沈佳宜的九把刀,他們都吸收到這樣普及並且被認可的概念:「要做有熱情的事」,「要有夢想」,要「做自己」,「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活在別人的期望裡」。

然而,一直鼓吹「夢想」、「熱情」的結果(無論那些鼓吹的人是否真的都追求了夢想並且實踐了熱情),反倒讓許多年輕人產生了另一層焦慮:「我沒有什麼夢想,怎麼辦?」、「我找不到自己的熱情,怎麼辦?」、「我對現在做的事情沒有熱情,可是我也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找我的熱情,我是不是只能這樣庸庸碌碌過一生?」這些焦慮反而是我們上一代那些不被鼓勵夢想、不被鼓勵熱情的人所沒有的焦慮(也許上一代年輕時的焦慮是:我熱愛的事情和別人都不一樣,怎麼辦?我明明喜歡體操,但是父母期望我當老師,怎麼辦?)。

似乎過度鼓勵夢想、讚頌熱情,產生了一些副作用,有些人甚至因為找不到夢想,看不見熱情而動彈不得。也許,放棄夢想、否定熱情的人是很可惜的、是不該被鼓勵的,但那些掙扎在尋找夢想與熱情的人,對於自己產生的困惑與懷疑,同樣值得某種程度的「平反」吧。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One day - She made you decent and in return you made her so happy

他是不是讓妳開心了?

還是,妳跟他在一起的時候,只是無止盡的爭吵、失望、怨懟、以及用憤怒來掩飾的悲傷?

或者,妳跟他在一起的時候,雖然沒有對立與失落,但是妳為了安定、為了溫度、為了倚靠,所以妳對自己的開心妥協?妳知道自己不是打從心裡的開心,但是妳告訴自己應該珍惜平淡與安穩的日子,因為妳總是從身邊許多令人感嘆的故事,得出這樣的結論給自己 – 平淡與安穩其實得來不易,所以應該知福惜福,那些所謂的「開心」,只是過度被美化的短暫虛幻,妳還說:happiness is overrated。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85度C還是85度G

我家隔壁巷最近開了一家85度G,這其實是一間賣麻油雞的餐廳,所以你也可以把這間餐廳唸成「八十五度雞」。我還沒去過這間店吃東西,但店面感覺挺不錯,專賣麻油雞這個點子似乎也不賴,至少你現在問我,如果要在天龍國吃麻油雞,我還真的想不出任何一間餐廳可以推薦,所以85度G也許某種程度上抓住了一個利基點,說不定之後還可以外送給月子中心或任何正在坐月子的家庭。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我的社會企業第一堂課

我有為我之前在做策略諮詢顧問工作寫過一些文章,但還沒有寫過任何關於我在做「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social entrepreneurship)方面的文章。

沒有寫,是因為很多學習、很多感覺、觀察,都是在演進的過程,每天的感受與心得都不太一樣,但都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好像沒有真正的答案在心中,就算寫下,過一段時間之後,也肯定要被自己否定或檢討。

在這個領域兩年多,雖然聽起來不長,但是就一個還剛起步、還沒有很多人瞭解的概念來說,我覺得自己至少知道「門」在哪裡,就算還沒踏進去、也還沒爬上高樓,但是光找到「門」這件事情,我覺得已經是我人生一大收穫(我是用「人生」,不是用「事業」、或「職業」、「工作」的角度)。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中等美女的中等需求

人家說一白遮三醜,現代的女生,不只美白認真,對於身材維持、化妝技巧,也都很有一套,加上醫學美容的進步,「女大十八變」的狀況,相對於20年前,理論上應該是越來越普遍。很多女生十七歲與二十七歲的模樣,像是變了臉一樣,化妝前與化妝後,像是整了型一樣。不管是因為化妝還是天生麗質、因為醫學美容還是悉心保養,「美女」可以說是越來越多了。

但那些我們在都會街頭或時尚夜店撞見的「美女」,多是屬於「中等美女」,像林志玲、李嘉欣、或周韋彤這樣的「明星級美女」,還是不容易遇到。至於「中等美女」與「明星級美女」最大的區別在哪呢?簡單說來,如果「中等美女」是你的朋友,你會在她的Facebook profile picture(大頭貼照)按Like(讚),然後會在照片底下留言誇她:「正!」,但你要是不認識這個中等美女,而這個人又上了大螢幕或螢光幕,你就會說:「為什麼要找她?」(言下之意就是很多人都比她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