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對於工作的「熱情」,我猜許多人應該會想到當代企業的武林盟主「賈伯斯」以及他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內容:”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你一定要找到你所熱愛的)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如果你還沒找到,繼續尋找,不要放棄)。
這幾句話其實一點也不是什麼新的觀念,但自從賈伯斯的演講以及蘋果持續的成功之後,這幾句話可能比聖經還要頻繁地被引用,甚至變成不少人的座右銘(你去看看你朋友的facebook或部落格就知道)。
在這個「熱情」、「夢想」、「做自己」一直被強烈鼓吹的社會裡,許多人已經不是不知道要找到自己的熱情,他們也不是不想要做自己,更多的年輕人,無論貧富貴賤、無論是一直翻滾的阿信、還是那些年追求沈佳宜的九把刀,他們都吸收到這樣普及並且被認可的概念:「要做有熱情的事」,「要有夢想」,要「做自己」,「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活在別人的期望裡」。
然而,一直鼓吹「夢想」、「熱情」的結果(無論那些鼓吹的人是否真的都追求了夢想並且實踐了熱情),反倒讓許多年輕人產生了另一層焦慮:「我沒有什麼夢想,怎麼辦?」、「我找不到自己的熱情,怎麼辦?」、「我對現在做的事情沒有熱情,可是我也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找我的熱情,我是不是只能這樣庸庸碌碌過一生?」這些焦慮反而是我們上一代那些不被鼓勵夢想、不被鼓勵熱情的人所沒有的焦慮(也許上一代年輕時的焦慮是:我熱愛的事情和別人都不一樣,怎麼辦?我明明喜歡體操,但是父母期望我當老師,怎麼辦?)。
似乎
過度鼓勵夢想、讚頌熱情,產生了一些副作用,有些人甚至因為找不到夢想,看不見熱情而動彈不得。也許,放棄夢想、否定熱情的人是很可惜的、是不該被鼓勵的,但那些掙扎在尋找夢想與熱情的人,對於自己產生的困惑與懷疑,同樣值得某種程度的「平反」吧。